国家级及省级以上领军人才达8623人山东着力锻造人才引擎k1体育

行业资讯 小编 发布时间:2024-10-29 浏览:

  k1体育十年品牌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加快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着力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着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截至2024年上半年,山东国家级及省级以上领军人才达到8623人。在人才的引领下,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2.44%。

  从一名学徒工,逐步成长为“大国工匠”,从业20余年,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管路安装班班长杨德将攻克100余项关键技术,打破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如今的他荣誉等身,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多项称号。

  “从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到亚洲最大的滚装运输船,山东强大的产业链条和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体系,为工程师研制‘大国重器’提供了坚强保障。”一路走来,杨德将深知“四链融合”机制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山东加大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使用、服务等领域政策创新力度,特别是制定《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工作机制(试行)》《关于深入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完善“四链”融合推进机制,构建形成推进“四链”融合的“1241”支撑体系,实现了要素有序流动、政策同向发力。

  近日,由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3)》中,青岛科技大学榜上有名。该校以技术开发、咨询和技术服务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4项单项合同金额过亿,位列全国高校首位。青岛科技大学正是“四链”融合的典范,该校依托化工、材料等优势特色学科,深入行业企业摸排真实技术需求,与企业协同开展科研、培养人才,加快创新成果向产业转化应用。

  为宣传推广“四链”融合,山东及时梳理、编印青岛科技大学这类“四链”融合典型案例,指引全社会提升融合质效。同时,探索建立“四链”融合监测体系,科学设置融合基础、人才引领、融合平台、融合要素供给和融合成效5类监测指标,有针对性加强和推进融合工作。

  3个领域类国家创新中心、11条标志性产业链、41个工业门类、2.6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3.5万家科技型企业……一组数据有力反映了山东推动“四链”融合的成果。

  “依托山东优质的海洋资源与科研平台,我们构建了国际领先的水产品营养保持与高质加工技术体系,打造‘健康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教授薛长湖介绍。

  在海洋领域,山东拥有各类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全职住鲁海洋院士22人,约占全国的1/3。

  近年来,山东聚焦融合发展需要,打造了一批多方协同的新型人才发展载体平台,充分发挥在集聚创新资源、服务重大战略需求方面的作用,牵引带动“四链”深度融合。

  建设高等教育共同体。布局建设现代海洋、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4个高等教育共同体,由高校领衔,科研机构和企业深度参与,开展学科互助共建、产教协同育人、科教资源共享、人才共引共用、技术协同攻关,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培育人才引领型企业。遴选培育3批、45家人才引领型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产业需求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打造人才效能提升重点平台。实施提升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人才效能、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兴前沿领域,遴选30家人才效能提升重点平台,利用3年时间集中支持,力争在一流创新人才集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能力提升、项目孵化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形成良好示范。

  各类人才发展载体如雨后春笋般在齐鲁大地涌现,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

  “山东新能源建设与开发全国领先,我们为解决新能源可靠并网控制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让‘垃圾电’变为优质‘新能源’。”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新能源控制国家级工程中心主任张承慧表示。

  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关键技术研发,再到重大工程应用,张承慧深耕新能源控制领域30余年。“做好前瞻性研究和技术储备,当国家和产业实践需要时,我们的成果就管用。”当前,山东正在聚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张承慧和团队在政府支持下,联合企业完成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山东把响应产业创新需求、解决产业实际发展难题,作为推进“四链”融合的落脚点,实施三大行动,打造人才、教育、技术等各类资源集聚融通的产业创新生态,不断提升人才引领发展效能。

  山东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实施技术协同攻关行动。坚持让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和“答题人”,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承担重大科技创新任务,每年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由企业牵头实施的占比达到91.53%,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角”,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催生新质生产力。

  山东升级实施“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3.0行动,围绕全省11条标志性产业链,组织专业团队到企业“一对一”梳理凝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标志性领军人才引进、企业紧缺人才培养“三张清单”,协助企业精准引进急缺人才、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今年以来,征集凝练259家企业的282项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揭榜总金额0.85亿元,项目预计总投入17.68亿元。

  山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提升行动。打造集需求发布、转化交易、中介服务、科技金融、中试熟化、项目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山东科技大市场”,签约省内外100余家高校院所,招引150余家基金、评估、咨询等机构入驻。充实提升省高层次技术经理人库,举办“技术经理人山东行”活动,引进专业力量服务山东成果转化工作。

  立足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集聚高地,创新人才服务方式,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不断激活人才发展的“源头活水”。

  山东创新人才引进服务。实施顶尖人才、标志性领军人才、青年人才集聚行动,建立清单式引才机制,精准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今年以来,引育省级产业领军人才235名,省重点发展的11条标志性产业链人才占比达85%。实施青年人才集聚齐鲁行动,举办“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系列活动,组织“百校千企”人才对接活动,近三年集聚青年人才超过240万人。

  山东创新人才培养服务。构建与国家制度相衔接的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育制度体系,优化实施省博士后科学基金运行机制,让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获得全链条政策加持。建立科技发展、产业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实施卓越工程师培育专项行动,启动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扎实推进部省共建“技能山东”,出台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百万工匠、万名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行动,全省技能人才总量突破15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400万人,均居全国前列。

  山东创新人才流动服务。着力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支持济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烟台大学、潍坊学院等深化校企人才共引共享共用机制探索,完善“学校出编制、企业用才”的“双落户”模式。

  同时,山东实施“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遴选20所高校开展试点,明确共建科研创新平台、协同开展科研攻关等10项重点任务。2023年集聚各类校企协同创新人才2082人,成为推动产学研合作、链接“四链”各方的重要力量。

  此外,山东创新人才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持续完善“最优加一点”政策体系。

  山东在12345开通人才服务专线,打造贯通省、市、县三级的服务窗口体系。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推行过程服务“一对一”,关键小事“打包办”。截至目前,全省已组建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195个,配备各类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12975人。建设“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开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码”,打造1898个应用场景,人才凭码可享餐饮、旅游、文体、出行、购物等一揽子服务。

  山东积极拓宽人才服务范围。为600余位省外两院院士、海外院士等柔性引进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颁发惠才卡。目前已累计为9359位高层次人才颁发惠才卡,提供交通出行、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29项绿色通道服务。

  山东还加强社会化人才服务,组建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成立“人才安居服务子联盟”“人才企业上市服务子联盟”,努力营造“专岗对接、即时响应、一次办好”的高层次人才市场化服务环境。举办高层次人才服务产品推介会,集中发布208款服务产品,引导社会资本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市场化的专属服务,真正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广西灵山警方悬赏3万缉凶!61岁老妇遗体在草堆找到,嫌犯性格孤僻常酗酒

  “撕裂”之战③ 4年后“摇摆州老大哥”仍最摇摆,大选终极决胜地,谁能拿下?

  可可西里的网红狼被喂成了“胖狗”,当地管理局:人类食物中的“三高”成分会致其肥胖

  又一合资SUV“大降价”!当年卖20万排队提车,现在仅售8万却无人识货

  70岁寇振海cos陆振华:“第一天上夜班太开心了”,网友惊呼:居然一点也没老!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客服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h咨询:020-8888-8888


如您有问题,可以咨询我们的24H咨询电话!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